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方寸纸张里的古韵新生 非遗传承人如何让剪纸年画“跨界出圈”?
更新时间:2025/5/2 9:50:2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是非遗大国,这些源于生活、世代相传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民族智慧的结晶。非遗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目前,我国已认定10万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万余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从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剪纸传人

五一前夕,90后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走进多所校园,组织以劳动主题的剪纸活动,不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全神贯注,认真学习剪纸——不打草稿、不画草图,仅凭一把剪刀,畅杨杨就能让手中的纸“活”起来。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在我们洛阳,剪纸被称作是“铰花”,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剪纸它不仅仅是贴在窗户上的窗花,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记录。它刻画了很多喜庆的场景,还有收麦子、种红薯这些农耕劳作的场景。

奶奶在村口老槐树下剪窗花的场景,是畅杨杨最深刻的儿时记忆。长大后,他跟着同村年轻人南下打工,剪纸又成了他流水线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2010年一场中国年俗剪纸大赛改变了畅杨杨的命运,他的投稿不但斩获铜奖,他还由此结识了许多以剪纸技艺为生的职业剪纸人。这让畅杨杨认识到自己当作爱好的剪纸竟是可以奋斗一生的非遗事业,于是他毅然辞职回家,苦心钻研这项艺术。

父母眼中的“不务正业”,没有动摇畅杨杨的信念。为了学习剪纸,他到处请教研究剪纸的前辈艺人和专家学者。为了剪出自己的风格,他走访城市乡村、文博场馆寻找创作灵感。正是这种坚持和潜心研究,畅杨杨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2015年,孟津剪纸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遗,畅杨杨也成了最年轻的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已经实现以剪纸为生的畅杨杨,又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用青年人的视角,为剪纸赋能,让非遗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传统的技艺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作为一名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希望它能够一直流传下去,在不同时代绽放出不同的美。

王艳:版画焕发古韵新生

方寸纸张在剪刀下,幻化万千世界。而在天津杨柳青,一方纸可以开启另一段艺术旅程。

“短胳膊短腿儿大脑壳儿,小鼻子大眼儿没有脖儿,鼻子眼睛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这个憨态可掬的年画娃娃,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经典形象。正在给娃娃上腮红的,是天津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技艺传承人王艳。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之一,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勾描、木刻、水印、彩绘、装裱”五道传统制作技艺,在杨柳青画社被完整保留和继承了下来。80后王艳是画社首批招考的专业院校传承人,从事杨柳青年画彩绘工作已经19年了。

眼下,王艳正带队开展“老版复生”项目,他们把画社里珍藏的古版画,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年画,重新设计彩绘方案,从娃娃的服饰纹样、神态细节到整体的色彩搭配,都力求在还原的基础上更加美观。

王艳在“老版复生”过程中,拆解传统技法,比如画诀中短胳膊短腿是多短?小鼻子大眼睛的比例怎样会更好?她一一详细记录,贡献了青年传承人的“新民间经验”。如今,古版年画中的杨柳青元素也被开发成各式新潮的文创产品,“过年才贴的画”变成了“身边常见的画”,让年轻的消费者爱不释手。

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王艳:人们的喜爱,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文化认同感,更坚定了我们传承、保护非遗的信心,希望我们可以创作出更多具有这个时代属性的新年画。

(总台央视记者 文永毅 何莉 杨煜 洪丽 方亮)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方寸纸张里的古韵新生 非遗传承人如何让剪纸年画“跨界出圈”?
2025/5/2 9:50:2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是非遗大国,这些源于生活、世代相传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民族智慧的结晶。非遗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目前,我国已认定10万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万余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从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剪纸传人

五一前夕,90后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走进多所校园,组织以劳动主题的剪纸活动,不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全神贯注,认真学习剪纸——不打草稿、不画草图,仅凭一把剪刀,畅杨杨就能让手中的纸“活”起来。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在我们洛阳,剪纸被称作是“铰花”,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剪纸它不仅仅是贴在窗户上的窗花,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记录。它刻画了很多喜庆的场景,还有收麦子、种红薯这些农耕劳作的场景。

奶奶在村口老槐树下剪窗花的场景,是畅杨杨最深刻的儿时记忆。长大后,他跟着同村年轻人南下打工,剪纸又成了他流水线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2010年一场中国年俗剪纸大赛改变了畅杨杨的命运,他的投稿不但斩获铜奖,他还由此结识了许多以剪纸技艺为生的职业剪纸人。这让畅杨杨认识到自己当作爱好的剪纸竟是可以奋斗一生的非遗事业,于是他毅然辞职回家,苦心钻研这项艺术。

父母眼中的“不务正业”,没有动摇畅杨杨的信念。为了学习剪纸,他到处请教研究剪纸的前辈艺人和专家学者。为了剪出自己的风格,他走访城市乡村、文博场馆寻找创作灵感。正是这种坚持和潜心研究,畅杨杨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2015年,孟津剪纸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遗,畅杨杨也成了最年轻的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已经实现以剪纸为生的畅杨杨,又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用青年人的视角,为剪纸赋能,让非遗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传统的技艺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作为一名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希望它能够一直流传下去,在不同时代绽放出不同的美。

王艳:版画焕发古韵新生

方寸纸张在剪刀下,幻化万千世界。而在天津杨柳青,一方纸可以开启另一段艺术旅程。

“短胳膊短腿儿大脑壳儿,小鼻子大眼儿没有脖儿,鼻子眼睛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这个憨态可掬的年画娃娃,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经典形象。正在给娃娃上腮红的,是天津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技艺传承人王艳。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之一,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勾描、木刻、水印、彩绘、装裱”五道传统制作技艺,在杨柳青画社被完整保留和继承了下来。80后王艳是画社首批招考的专业院校传承人,从事杨柳青年画彩绘工作已经19年了。

眼下,王艳正带队开展“老版复生”项目,他们把画社里珍藏的古版画,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年画,重新设计彩绘方案,从娃娃的服饰纹样、神态细节到整体的色彩搭配,都力求在还原的基础上更加美观。

王艳在“老版复生”过程中,拆解传统技法,比如画诀中短胳膊短腿是多短?小鼻子大眼睛的比例怎样会更好?她一一详细记录,贡献了青年传承人的“新民间经验”。如今,古版年画中的杨柳青元素也被开发成各式新潮的文创产品,“过年才贴的画”变成了“身边常见的画”,让年轻的消费者爱不释手。

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王艳:人们的喜爱,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文化认同感,更坚定了我们传承、保护非遗的信心,希望我们可以创作出更多具有这个时代属性的新年画。

(总台央视记者 文永毅 何莉 杨煜 洪丽 方亮)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